中医养生,为什么讲究“天人相应”?

天天中医网 中医养生 185

中医养生,为什么讲究“天人相应”?-第1张图片-天天中医网

人生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生命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这就是中医的“天人相应”思想。

人与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一、四时变化与人体的关系

中医养生,为什么讲究“天人相应”?-第2张图片-天天中医网

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对生物和人体的影响是最大的,而且是多方面的。

1. 四时与情志

人的情志变化是与四时变化密切相关的。所以《素问》有“四气调神”之论。《黄帝内经直解》指出:“四气调神者,随着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神志也”。这就明确告诉人们,调摄精神,要遵照自然界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才能达到阴阳的相对平衡。

2. 四时与气血

《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天温日明,则人血津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展开全文

《灵枢·五癃津液别篇》说:“天暑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这说明,春夏阳气发泄,气血易趋向于表,故皮肤松弛,疏泄多汗等;秋冬阳气收藏,气血易趋向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溺等。

3. 四时与脏腑经络

自然界四时阴阳与人体五脏在生理和病理上有密切关系。故《内经》有“肝旺于春”,“心旺于夏”,“脾旺于长夏”、“肺旺于秋”,“肾旺于冬”之治。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又指出:“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说明经气运行随季节而发生变化。所以,要根据四时变化,五行生克制化之规律,保养五脏,进行针灸保健治疗。

4. 四时与发病

四时气候有异,每一季节各有不同特点,因此除了一般疾病外,还有些季节性多发病。

例如,春季多温病,秋季多疟疾等。《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此外,某些慢性宿疾,往往与季节变化和节气交换发作或增剧。例如,心肌梗塞、冠心病、气管炎、肺气肿等常在秋末冬初和气候突变时发作,精神分裂症易在春秋季发作,青光眼好发于冬季等。

掌握和了解四季与疾病的关系以及疾病的流行情况,对防病保健是有一定价值的。

二、昼夜晨昏与人体的关系

中医养生,为什么讲究“天人相应”?-第3张图片-天天中医网

一天之内随昼夜阴阳消长进退,人的新陈代谢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灵枢·顺气一日分十四时》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虽然昼夜寒温变化的幅度并没有像四季那样明显,但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说明人体阳气白天多趋向于表,夜晚多趋向于里。

由于人体阳气有昼夜的周期变化,所以对人体病理变化亦有直接影响。正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根据此理论,人们可以利用阳气的日节律,安排工作、学习,发挥人类的智慧和潜能,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指导人类的日常生活安排,提高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使之为人类养生服务。

三、日月星辰和人体的关系

中医养生,为什么讲究“天人相应”?-第4张图片-天天中医网

人体的生物节律不仅受太阳的影响,而且还受月亮盈亏的影响。

《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这说明人体生理的气血盛衰与月亮盈亏直接相关。故《素问·八正神明论》又指出:“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的原则。

这是因为人体的大部分是由液体组成,月球吸引力就象引起海洋潮夕那样对人体中的体液发生作用,这就叫做生物潮。它随着月相的盈亏,对人体产生不同影响。满月时,人头部气血最充实,内分泌最旺盛,容易激动。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妇女的月经周期变化、体温、激素状态、免疫功能和心理状态等都以一月为周期。正如《妇人良方》中指出的:“经血盈亏,应时而下,常以三旬一见,以象月则盈亏也”。

婴儿的出生也受月相影响,月圆出生率最高,新月前后最低。

四、地理环境与人体的关系

中医养生,为什么讲究“天人相应”?-第5张图片-天天中医网

地理环境的不同和地区气候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例如,南方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若一旦易地而居,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素问·异法方宜论》以:“东方之域……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西方者,……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北方者……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火芮)……南方者……其民嗜酸而食(月付),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中央者……其民食杂而不劳,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

这些论述的基本精神是,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人们的体质和疾病情况也不一样,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不同的处理。

综上所述,中医是把人体看成是与天相应相通的,精气神三位一体的、以五脏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的生命活动与天地大自然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五、最好的养生是顺应自然

中医养生,为什么讲究“天人相应”?-第6张图片-天天中医网

天地、四时、万物对人的生命活动都要产生影响,使人体产生生理或病理的反应。在这个自然界的大系统中要想求得自身平衡,首先是顺应自然规律,利用各种条件为自身服务。

顺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遵循自然界正常的变化规律,二是慎防异常自然变化的影响。

顺应四时气候变化规律,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故《灵枢·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吕氏春秋·尽数》亦指出:“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

这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以期防御外邪的侵袭。

因此,中医养生学的“天人相应”观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环境观念和生态观念的思想。它一方面强调适应自然,另一方面则强调天人相分,突出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古代哲学家最早揭示人的卓越位置的是老子。他在《道德经》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荀子更进一步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有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是人类所特有的,所以人“最为天下贵”。

《素问·宝命全形论》亦说:“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道家经典《太平经》反复论及重命养身、乐生恶死的主张,指出:“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所以要珍惜生命,只有通过自我养护和锻炼,才能得到健康长寿。

道家很多经典著作中,都提出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为第一要旨的思想。正是在这一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古代养生史上一个响亮的口号——“我命在我不在天”(《抱朴子内篇·黄白》)。强调生命之存亡、年寿之长短,不是决定于天命,而是取决于自身。这一口号包含着一种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在养生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后世的养生家在这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主动进取的精神去探索和追求人类的健康长寿,争取把握自身生命自由的思想影响下,促使他们多方采撷、创造了许多养生方术,如食养、服气、外丹、内丹等。尽管有时走入歧途,但为探索延年益寿积累了一定经验。

以人为核心的生态观念,有一个鲜明的思想特征。

即:事实上,人不仅可以认识自然,更可以利用、改造、保护自然,建立起更加有利于健康长寿的自然环境,造福于人类。

标签: 中医养生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