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中
经
典
名
方
【参苓白术散】
中医常讲“脾胃虚则百病生”,五脏之中所有的水湿代谢都离不开脾的运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则会使人困倦乏力,食欲不振。今天我们先谈一谈益气健脾千古名方——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由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薏苡仁(炒)、莲子、白扁豆(炒)、砂仁、桔梗、甘草组成,诸药共为细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山药益气补脾,莲子肉补脾涩肠,二药协助人参、白术健脾益气,厚肠止泻。扁豆健脾化湿,薏苡仁健脾渗湿,二药协助茯苓、白术健脾助运,渗湿止泻。脾胃喜通而恶滞,脾胃气虚,运化功能薄弱,而补气之品易于碍胃,故配伍砂仁芳香行气,化湿和胃,寓行气于补益之中,使诸甘温补益之品补而不滞。桔梗开宣肺气,通利水道,并载诸药上行,与补脾诸药合用,有“培土生金”之意。大枣煎汤,助补益脾胃之功。全方诸药配伍,补中焦之虚,助脾气之运,渗停聚之湿,行气机之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职,则诸症自除。
展开全文
参苓白术散的历代医案较多,《清宫医案集成》里就能看到它的“身影”。本期我们就从清宫医案里面谈谈皇亲国戚们如何运用参苓白术散养生祛病的。
医案一
道光朝十月初三日,俞世龙请得三公主参苓白术散。(节选《清宫医案集成 脾胃方》)
西洋参一钱 白术二钱,土炒 扁豆二钱,炒
陈皮一钱砂仁五分桔梗一钱
山楂二钱,焦 茯苓块一钱
厚朴 藿香一钱五分 米仁一钱,炒
山药二钱神曲二钱,焦 制草八分,
共为极细面,每服一钱,红枣汤送下。
医案二
嘉庆朝,十月二十一日,张自兴、舒岱悬拟(孝淑睿)皇后今用参苓白术散。(节选《清宫医案集成 脾胃方》)
玉竹三钱茯苓三钱白术二钱,土炒
莲肉三钱,去心 桔梗二钱薏米四钱
山药五钱, 炒 扁豆三钱,炒 缩砂二钱,炒
炙草八分,
共为细末,每服三钱,米饮调服。
医案三
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初三日,老佛爷御制参苓白术丸二料。(节选: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人参二两于术五钱,土炒 茯苓二两
山药二两,炒 扁豆二两,姜汁炒 薏苡仁二两,炒
莲肉四两陈皮二两砂仁一两
半夏二两,姜汁炒 黄连二两,姜汁炒 神曲二两
当归四两,酒洗 杭芍二两,酒炒 炙香附二两,童便
炙甘草一两桔梗二两干姜二钱
红枣肉二两,
共研细面,炼蜜为丸,每丸重二钱,蜡皮封固,每服一丸。米汤送服。
《清宫医案集成》谈及此方:“参苓白术散,健脾开胃,益气除湿。此方药性中和,专补心脾,气弱神昏,体倦多困,饥饱不知,饮食不进,中满痞噎,大肠滑泻,面色萎黄,不生肌肉,呕吐痢泄,经久不俞,皆可治之。久服养气育神,醒脾益胃,扶正辟邪,及内伤劳役,饥饱失宜,损伤脾胃,一切诸虚并治。早晚用姜枣煎汤调服,米汤亦可。”
明星制剂
厦门市中医院院内制剂——参术散在经典名方参苓白术散原方的基础上,考虑闽南气候地热多湿,易阻遏气机。居民嗜食煎炸生冷,内外合邪,易伤脾胃,脾虚湿盛十分常见,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身体困重、消瘦乏力,便溏腹泻,舌胖齿痕、苔厚腻等。同时,根据闽南人特点,添加陈皮,以增强燥湿健脾;薏苡仁、白术、白扁豆炒制,去其寒性,提升“热度”;将中药打成细粉,更利于吸收。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临床应用以来,因其临床疗效显著,受到医患交口称赞。
注:该特色制剂品种获批作为我省第三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试点品种,允许在厦门市辖区范围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试点调剂使用。需要的市民朋友们不仅可以选择厦门市中医院互联网医院线上咨询医师购买,也可在家门口相关试点医疗机构购买使用。这不仅能充分发挥特色中医药制剂的作用,更能满足临床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需求。
—END—
供稿|药学部黄智锋
编辑|紫藤、郭瑶尝
审核|江昌铭
标签: 中医经典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